Search

上週六去找完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了 ,去年一直配合到我比賽完,八月時因為家貓豬豬病危把積蓄都拿去治...

  • Share this:

上週六去找完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了 ,去年一直配合到我比賽完,八月時因為家貓豬豬病危把積蓄都拿去治療她以至於沒錢續約,加上後來準備兒子們要搬上來中壢的事情花了不少錢,所以就暫停了幾個月,為了今年中的比賽,上週六我終於回去找大師重新規劃了。

有持續發摟我的粉絲頁的朋友應該都發現去年我整個人瘦了二十圈,抱歉二十圈是浮誇了,但那四個月下來也是減了10%的體脂肪,體重更是減去了十公斤以上,而健身的朋友最關心的肌肉量我不僅沒有掉,還小幅成長了一點。

那幾個月的時間,每個月我都有定期回去量INBODY,訓練時也都有錄影記錄,大家能夠從這些記錄中看到這段時間除了持續瘦下來,我的力量反而是不斷上升的,我想這會顛覆大家既有的兩個刻板印象

減脂一定會掉肌肉
以及
減脂一定會掉力量

在適當的飲食規劃下,減脂是可以同時增肌,並且完全不掉力量甚至增加力量的。而何謂適當?翻翻運動營養學按照上面的建議去規劃飲食,或是去上幾堂營養學講座就能夠自己開菜單了嗎?

不是不行,只是成果可能會沒辦法如預期般理想。

人體就像是極精密的機械,尤其內部的構造更是複雜到你難以想像,假如上過幾堂營養學的講座就有能力當營養師,那些通過國家高考的合格營養師又何必花費那麼多年的時間還要持續鑽研與實習?

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找一般營養師即可,但是有在運動的民眾若是找一般的營養師可能沒辦法得到良好的成效,運動前中後該吃什麼、高GI還是低GI、高強度重訓碳水化合物吃多少、中等有氧的蛋白質該吃多少、營養品的選擇、運動與進食時間的拿捏等,這些都會關係到減脂增肌的成效。

過去我在進行飲食控制的時候也是自己研究運動營養學後規劃菜單,執行一段時間後體脂降是有降,但是肌肉量與力量也掉不少,然後我會安慰自己沒事兒沒事兒,減脂期間掉力量難免的啦!

2019年三月開始按照運動營養師開的菜單去飲食後,總熱量來看甚至比我自己開的熱量還要低,而且還低不少,低到會忍不住擔心吃這麼少會不會掉肌肉?我用四個月證實了吃得少不一定會掉肌肉,同時我也用快三十年證明吃很多不見得長出來的都是肌肉。

過去沒有進行飲食控制,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胖到低頭看不見自己腳趾時,力量與肌肉量竟然還比控制飲食那時候更低。

68公斤左右時,我的肌肉量測出來才25公斤,而減到58公斤時我的肌肉量有26公斤。

68公斤時,我深蹲100公斤勉強兩下,而且動作還不是很理想。
58公斤時,我深蹲100公斤可以穩穩的兩下,狀態好時可以蹲到第三下。
(某次被 楊梅香吉士打完背還蹲到第四下…)

以前自己控制飲食瘦到52公斤左右時,體脂率還有23%;按照運動營養師的規劃後,58公斤時體脂率只有19%。

我是個實事求是的人,尤其我自己身為一名教練,我認為自己背負的責任比一般健身網美或是部落客還要更多,我不在網路上指導他人如何運動,當然更不可能指導他人如何飲食,營養學完全不是我的領域,我何德何能指導他人。

健身圈中有不少會幫自己學生開飲食菜單的教練,出發點可能是為學生著想,可能是希望減少他們經濟上的負擔,畢竟合適的個人化運動營養師的費用對有些人來說可能不便宜;而去健保給付的營養門診能得到的幫助卻不見得合適,畢竟營養師與『運動』營養師是專攻完全不同領域。

我在這近半年的時間所看到的是,運動營養學比運動訓練複雜多了,你無法背背教課書上的幾個專有名詞就能夠輕鬆拿到高分與證照,就好比我訓練學生,每個學生身體狀況不同,同一個動作十個學生就有十種不同的姿勢,而這些除了需要足夠的學科能力以外,也需要足夠的教學經驗去協助學生找出問題。

如果你在減脂上遇到了瓶頸並且對飲食一點概念都沒有,我強烈建議去諮詢營養師;假如你有在運動,那麼你就不能夠只是找一般的營養師,而是要去找有運動科學背景的運動營養師。假若跟我一樣是名專項選手,需要針對比賽的時間去調整飲食,那肯定必須要的。

以下附上我部落格中關於運動營養師的介紹,詳看連結

https://pse.is/PAVY3


Tags:

About author
【個人簡介】 我是花花,18歲確診罹患憂鬱症,隨後十年都在自殺與求生中掙扎著。 童年的創傷、成年的背叛,諸多的遭遇讓我的精神疾病越來越嚴重。 透過寫作抒發,並於2018年開始自學個體心理學,終於找到與自己疾病和平共處的方式,希望藉由文章能夠帶給同樣處在低潮的每一個人安慰。 「重要的不是你擁有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它。」------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創立者/德國心理學家
我是花花,1990年生,一生命運多舛的奇女子。18歲罹患憂鬱症與思覺失調,一邊掙扎著求生,一邊記錄著罹患精神病的人生。
View all posts